最近,
问题疫苗
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因接连被曝出
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问题,
国内疫苗企业长春长生公司
陷入了深深的舆论风波
↓↓↓
不少家长都在翻看
自己和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
↓↓↓
这一事件更是
一度引爆微博及朋友圈
↓↓↓
疫苗安全,人命关天,而与疫苗一样,同样关乎生命的还有我们的血液安全。
只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,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。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的无偿献血,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,从根本上保证血液质量。
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临床。献血前要对血液进行初筛,献血后要进行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艾滋等七项检测,检测采用的是双人双试剂的方法,对每份血液样本都进行初检和复检两次检测,并严格坚持“不同人、不同剂”的原则进行。海南省血液中心从2011年全面开展核酸检测项目,大大缩短了病毒窗口期,对有效控制经血传播疾病起着重要作用。
严格的冷链管理。血液制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,必须依据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,通过温度监控系统,记录血液从采集到发放到临床各个环节的温度。不同的血液品种,保存温度也不一样。
釆用新技术灭活病原体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,不仅能保证血浆原有的理化和生物特性,还增强了血浆输注的安全性。
推广成分输血,科学合理用血,提高输血安全性。成分输血,就是病人缺少哪种血液成分,就补充哪种成分。成分输血可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,而合理用血就是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,准确评估输血量,减少不必要的输血,有条件的可以开展自体输血技术。
由此可见,一袋血液从献血者的血管到用血者的血管,需要经过层层的考验。
在血液尚不能人工制造的今天,临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人群捐献,在我省平均每天约需要四百人的爱心捐献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。无偿献血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事业,为搭建起血管与血管之间的爱心桥梁,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,才能为病榻上等待血液救治的病患送去康复的希望!
部分内容摘自网络
阅读: 73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