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2020年07月28日 09:36

阅读: 12293

近期,

一则关于无偿献血的报道引起了网友热议

↓↓↓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该报道错误地将“单位”写成了“吨”,造成血量上的截然不同,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。那么,今天血液君就给大家谈谈无偿献血经常会用到的、也是普通老百姓们难以分清的一些血量计量方式。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




一、血量计量方式之“毫升”

大众最为熟悉和概念最为清晰的血量计量单位可能当属“毫升”了,比如一瓶大矿泉水500毫升,一听可乐355毫升等。平时去献全血时,护士小姐姐也会询问您是要献200毫升、300毫升还是400毫升。同时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》里关于献血量也用的是毫升。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此外,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也常常会看到一个较为“洋气”的单位,那就是CC,那么CC是什么呢?其实CC是容积计量单位“毫升”的英文缩写,1CC就是1毫升。






二、血量计量方式之“吨”

 正常人全血的比重是1.050~1.060,平均为1.055。因此,一袋200毫升全血的重量,应以200毫升乘以1.055克/毫升,等于211克。

但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还常常会看到的一个关于血量的计量的单位是“吨”,这种计量方式,尤其在年度总结中较为多见。明明有一个“毫升”,为什么又要用到一个“吨”呢?其实,这是为了更直观的让老百姓感知到年献血总量的多少。
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




三、血量计量方式之“单位(U)”

除了以上两个单位,我们还经常会看到的计量方式就是“单位(U)”,对单位这个概念,普通老百姓基本是没有概念的,日常生活中也基本难以用到以单位来计量的物品。那么什么是单位呢?

有些药物如维生素、激素、抗生素、抗毒素类生物制品等,它们的化学成分不恒定或至今还不能用理化方法检定其质量规格,往往采用生物实验方法并与标准品加以比较来检定其效价。通过这种生物检定,具有一定生物效能的最小效价单元就叫“单位”(U)。

在血量里,1单位(U)全血是200毫升。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




四、血量计量方式之“次”






根据《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(2014年修订)》第六条规定:无偿献血奉献奖,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。其奖项和获奖标准为:

 (一)铜奖,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以上的献血者;

 (二)银奖,自愿无偿献血达30以上的献血者;

 (三)金奖,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以上的献血者。

 第二十一条规定:表彰评定的无偿献血次数按以下规定进行折算统计:

全血每200毫升按1次计算;

机采血小板每1个治疗单位按1次,2个治疗单位按2次计算。

所以,血量计量中的“次”不是真正献血多少次,而是根据献血量折算的,比如一次献血200毫升在评奖时算1次,而一次献血400毫升则按献血2次来统计。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

目前,我省每天至少需要五百人的爱心奉献才能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,不管是毫升、吨、单位还是次,每一袋血液都代表着每一位无偿献血者的善心大爱,血液君期待您的爱心奉献,用热血连结生命桥梁!

毫升、吨、单位、次,这些量总是傻傻分不清?




内容来源:今日献血

编辑:李玮

阅读:12293

0

分享: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,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