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血治疗,
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。
在大家的印象里,
输血就是将他人的血给病人输注,
这样的输血方式
通常指的是异体输血。
但下面的这种输血方式,
您了解吗?
在临床输血中,除了异体输血,其实还有一种科学有效的输血方式——自体输血。简单来说,就是患者输注自己的血液用于自身治疗!
那么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什么是自体输血吧!↓↓↓
什么是自体输血?
自体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,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的一种输血治疗。并不是所有的人适合自体输血,当医生经过评估,建议您采用自体输血时,方才优先选择自体输血。
自体输血的意义
用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,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,减少同种异体输血,还可以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和同种异体免疫性输血反应,因此是一种合理、科学的输血方式。
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,自身输血技术正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,对弥补血源不足、避免同种免疫以及输血传播疾病等,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除此之外,关于输血,你还需要知道这些↓↓↓
有一定比例的受血者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,会发生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症状或体征,也叫输血不良反应。输血不良反应可分为免疫性反应、非免疫性反应和输血传染病。就输血传染病来说,虽已对输血传染病加强控制,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,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“窗口期”仍难以检出来,极少数受血者会因输血而面临罹患传染病的危险。
对于自体输血而言,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手术需要来综合考虑,患有贫血,严重心、肝、肺、肾疾病的患者,严重高血压,菌血症或感染性发热的患者,一般不宜采用自体输血方法。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自体输血容易造成癌细胞扩散,因此应慎重选择输血方式。
所以,医务人员、受血者和家属要有风险意识,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。
目前我省平均每天至少需要500人
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。
输血有风险,
但献血无损健康。
愿更多健康适龄的民众,
都能积极参与无偿献血,
用您的一次爱心之举,
让生命再次焕发光彩!
编辑/李耀文
内容摘自百度百科、细胞日志
阅读: 2113